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
戳蓝字一键关注 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文字|雨净
编辑|渡十娘
作者简介
雨净,五年部队生涯;五年公务员;五年欧洲外企;10年美国外企;2年与友创业;3年金融民企的职业生涯;喜欢吃肉并喝两口的六零后大妈。
昨天开车路过麻省的一个小镇。马路左边一个小型商圈挂着修理汽车的广告,右边的商圈是牙医诊所的招牌。修车和修牙对很多人来说是陪伴一生的旋律。细想认识的几位美国老人,牙齿都洁白整齐,定期去看家庭医生。而且他们的餐厅储物柜或卧室都有营养品的收纳盒,里面各种维生素ABCD。2022年1月我阳了以后是感冒症状,房东询问了她的家庭医生告诉我新冠没有治疗的药物,主要就是个人的抵抗力。她作主给我买了两百美刀的维生素C和D,还有锌。吃这些东西要有饭前、饭后的讲究。但是这些化学合成品导致我的肠胃极度不适,后来我干脆都给扔了。作为社会人,我们潜移默化地被融入”系统“中,被很多”观念“操控和左右着。不知不觉就给我们埋下了”不安“、”焦虑“的伏笔。在漂亮国漂泊了两年四个月后,我去做了个体检。当时不知道会抽血,早晨还吃了块儿蛋糕。负责抽血的女孩儿是个笑容很好看、很胖、屁股有脸盆那么大的黑人护士。她听说我吃了蛋糕,没有像我在国内遇到的护士对我苛责一番,而是笑了笑说:其实也没事儿。然后手脚麻利地给我抽了三管儿血。抽血是坐在椅子上,有个专门放手臂的台子,便于护士操作。她看我有点儿害怕,让我把头扭到一边。安慰我说抽这点血不算什么。
姓张的女医生大学本科在北京读的医学院,出国继续医学深造,在美国麻省独立开诊所,雇的前台是白人、护士是棕色人种。按照预约的时间到达,护士先问一些如性别、家族有无病史、有无做过手术之类的问题。再请出张医生给我诊断。
张医生是北京人,五十出头的样子。她的诊所开在一个小镇的医疗中心里面。她这种模式的诊所相当于是一些客户的家庭医生。她会对客户的身体情况有个综合判断,也可以给客户开药。如果是她提供不了的治疗和服务,她会给客户找到和推荐相应的医疗资源。张医生拿着听诊器在我前胸后背上认真听了听。又在我的胖肚子上各种摁压。问我有没有不舒服的症状。我告诉她我已经有七、八年没有做过体检了。虽然没有不适的感觉,但是周围的朋友还是建议要做做体检。如果有问题,及时发现,治疗在萌芽当中。如果没有问题,也落个踏实。张医生告诉我通常她们会通过一些检测排查客户是不是有乳腺、宫颈和直肠等癌症。她能给我做的一项检查直接安排到了七月。她的前台后来也给我打了电话,并给我了一个电话号码让我联系乳腺等检查。
我一个娶了日本媳妇的男闺蜜说日本医学界流行一个说法:“不宜经常做体检。” 因为人们还是容易被一些医学指标“绑架”。本来没什么大事儿,最后为了调整一些数据,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再胡乱吃些保健品,有可能真的越吃越坏而导致疾病。十几年前,我在瑞士住过一年,邻居莫妮卡的丈夫是个医生,得了癌症50岁就去世了。莫妮卡是个经常喝醉酒的心理医生。她说有些病可以治好,但是癌症没有办法。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的父亲在国内被诊断出肺癌,而且医生说病人只有半年的时间。他把父亲接到美国,因为有特效药和医学究竟更发达一些,他为父亲争取了近10年有尊严的治疗和幸福生活的时间。2017年在我去他家拜访,他父亲穿着蒙古族盛装,演奏了马头琴。如果不说,没有人能看出来风趣健谈的演奏者身患癌症。虽然都是人,但每个人来到这个地球上走一遭,随身携带的基因密电码和这个世界如何交互是件奇妙的事情。有的人活到一百多岁了还神志清醒,而有的人才二、三十岁就迷迷瞪瞪。有的人病病殃殃地撑到八、九十,而有的人活蹦乱跳着、年轻轻就走人了。我一闺蜜的妈年轻时得肺结核,医生说也就活二十多岁吧。可现在阿姨精神矍铄到八十多岁了。给她看病的名医早就哏儿屁了。
前两天和一对结婚46年的美国夫妇聊天儿。他们从来没有出国旅行过,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们有两个孩子,女儿就住在附近,儿子因为吸毒34岁就去世了。他们说起来语气十分平静和平淡。也许是有信仰的缘故,他们在生死的问题上,显得十分从容。在北京我虽然没怎么看过病,但是我也没少去医院探访过病人。这些年我也一直积极帮助一些朋友找医问药。在我眼里,看医生、诊断、手术等就跟撞大运一样。这个运气就是我说的基因里的密电码。不该谢世的,疑难杂症也能瞧好。气数不足的,感冒发烧也能要了人命。朋友的岳父70多岁,打羽毛球摔了个屁墩儿。老人自己觉得没事儿,孩子不放心非要带到医院检查。特别是找了医院的熟人医生,左一个检查,右一个点滴。半个月竟然把老头给搞没了。
我非常喜欢作家冯唐的作品,他曾经是协和医院的妇科医生。我从他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他从医学专业中经历的感伤和挫败。目睹那些风华正茂的女性被乳腺癌、宫颈癌打倒,最终如野草一样飘散而无能为力。说到底冯唐是个善良的人,他不愿意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无能。花大量的时间,读了那么多年的医学院,把人的,尤其女人的器官全都搞明白了,仍然无计可施、力不从心。在美国学医和拿到行医执照很不容易。我们都听说过美国医生很能挣钱。不同于有些地方的医疗机构,医生和药企联合起来拿回扣,手术医生红包拿到手软。据说在美国有的心脏手术医生年收入能过千万元。有些医院的护士年收入过百万元,比有些医生的收入还高。美国的东西海岸和中部都有一些著名的大医院,并各有所强。比如曾听说过休斯顿的癌症治疗中心、南加大的心脏科、波士顿的医疗中心在世界范围内都很有名。我曾经在波士顿医疗中心附近溜达过一圈儿,车水马龙,人潮鼎沸。那番景象震慑了我。立刻让我想起以前去北京协和医院的场景。但是那种各色人种、体型各异的喧嚣,实在让人望而生畏。美国是一个在医疗保险上强制,医疗保险昂贵的国家。一旦有了保险,看病的天价医疗费用也就不可怕了。美国也有针对所谓穷人的医疗白卡,看病、做手术不用花钱。但是在美国要证明自己是穷人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要么横下心来流浪、居无定所。要么横竖不要脸,钻政策的空子和漏洞。我同学的哥哥在美国是医生,也是他帮我找到张医生的诊所。他嘱咐我不要怕,在美国看急诊啥都不需要带,也不需要交押金,医生会好好治疗的。我同学的先生也是医生,每次说起哪里不舒服,她就说:我帮你问问Craig。有次我咳了半个多月,Craig举个听诊器,把那个凉飕飕、表盘儿大的小铁块儿放在我后背上划拉了好几分钟,然后说没事儿。心理医生奚女士也说波士顿的医疗在全美排在前列。但是我内心有个倔强的声音,医疗一直是我放在最后考虑的因素,坚信自己不得病才是王道。事实是人终有一死,美国是医疗昂贵病人治不起,有些地方是医疗落后病人没指望。即使在美国得了很重的病,手术以后的预约复查也需要两周左右。在医学治疗复杂而细微的划分中,病人需要预约和对接不同专业的医生,这对于病患无疑是重大灾难。是的,每个医生的诊室都有可升降的躺椅,病人的隐私得到了保护。越是著名的医生,助理都分三六九等,高、矮、胖、瘦,眼花缭乱的询问。最后出面的医生是专家或说行业大拿。他一定是爱护自己的羽翼,尽全力用自己的专业学识帮助病人,希望刀到癌除。但,病患基因里和这个世界连接的密电码才是关键。那些制造精细的仪器看上去很高级,但是也很冰冷。因为它身后连接的是保险公司、是资本、是系统。有些煞费苦心的治疗是折磨、是作秀,是冯唐的那种无能为力的感伤和毅然改行。
人吃五谷杂粮、皮囊衰老、环境污染、社会压力等怎能不得病?智齿的问题会引发消化不良。即便是痔疮,也不单纯是屁眼儿的毛病。每个个体是个小系统,治疗是个整体和全面的判断。日新月异的医疗创新依然解决不了很多难题。人体终究不是一款汽车,再说了,再昂贵的汽车也有报废的年限。在大型连锁超市里卖营养品的堆头放在收银台的附近。而把生活必需品的肉蛋奶放在很远的地方。每个人在即将结账的时候在营养品的货架堆头看到各种维生素和营养心脏、毛发、指甲等的各种补品。那些药片、药丸儿得吃多少才能营养到指甲,对消化系统不会带来负担吗?
与其吃维生素D,不如现在就去晒晒太阳。医疗这个事情在全世界都太复杂,一个新冠疫情就把人类搞迷糊了。我还是觉得吃好、喝好、睡好、心情好是健康,是最正经的保养和自我爱护。
做更好的公号 做最好的自己
昨日更新:
热文链接:2022 热文排行榜:
其他:
读完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净雨修修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渡·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 粉她!
有话想说:
海外:dushiniang999@gmail.com
国内:dushiniang999@126.com